广州太平洋数码广场恐怕也没有想到,一纸结业通知,让它重新回到了各大媒体的头条。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前后,广州电脑城、颐高数码广场、太平洋数码广场、天河电脑城、百脑汇等IT卖场相继落户石牌至岗顶一带,这里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IT产品集散地。“北有中关村,南有石牌村”,曾经是中国IT业的格局。而今,中关村依然在,而石牌村要何去何从?据悉,早在2016年,天河区商金局就曾带领相关企业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调研,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,推动天河路商圈岗顶电脑批发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谋求产业转型升级为天河的创业大街。
曾是华南首屈一指的IT产品集散地
石牌岗顶,还有高校云集的五山路,是广州发展的一个传奇。天河区政府1985年提出“依靠高校打造科技新区,促进天河区经济的发展”后,从石葡京备用网址牌村到五山科技街、依托天河软件园及高校而生的岗顶电脑商圈雏形初现。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前后,广州电脑城、颐高数码广场、太平洋数码广场、天河电脑城、百脑汇等IT卖场相继落户石牌至岗顶一带,这里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IT产品集散地。
丰俭由人、自选功能的DIY拼装机催生了电脑城“笼仔档”———有货源的个体户老板聚集在岗顶销售小硬件,有点装机技术的人为客户拼装电脑和安装程序。“当年岗顶有几旺?一铺难求,一个小铺的顶手费几十万。”有经历过电脑城辉煌时代的个体老板回忆说,岗顶因地处广州高校的聚集地,一开学好多组装电脑的学生把电脑城挤得水泄不通。
为缓解档主压力
会给予档主一定租金优惠
然而,2009年开始,“双11”效应如洪水猛兽般袭向实体商家。岗顶IT商圈这个卖方市场,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逐渐转变成买方市场。“尝试转型势在必行。”位于天河电脑城的网咖运营负责人欧阳先生在受访时曾表示,近几年在电脑商圈的生意并不好做,其所经营的实体店从最高峰的8间缩减为1间,如今投身经验网咖,“从一个电脑商人逐步转型为网咖运营者,从提供产品逐步转为提供服务。”台资企业百脑汇广州店从2013年开始试水调整,尝试尽量减少同质化经营的商家,例如原本以小档口为主的六楼改为了品牌店面。借鉴了台湾百货的设置,将商场的五楼卖场改为了“台北东区”。此外,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,原有的卖场变成了主题餐厅,“把人更多吸引到线下,服务周边人群。”
“服务+体验”是不少电脑卖场升级改造的另一新思路。毕竟,不管是V R眼镜还是智能无人机,只有让消费者体验以后,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。不过,增加体验无形中也增大了成本。“以前,请两三个员工就可以了,现在,要增设多个不同职位,导购员、手机体验顾问……”经营手机品牌店的雷先生告诉南都记者,人工支出每年上涨,在维持原有销售量的情况下,店铺利润不断在降低。为了缓解档主压力,电脑城里会给予档主一定的租金优惠,例如在天河电脑城,近几年则采用降租的形式来留住档主们。